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潞西市 >> 潞西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从德宏近现代史中汲取精神营养

来源:潞西市 时间:2021-8-7

近代以来,德宏在抵御外侮、保家卫国、边疆建设中演绎了一幕幕壮丽的英雄传奇。年,发生在德宏盈江县的“马嘉理事件”震惊中外。二战时期,德宏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边城畹町与滇缅公路、远征军、史迪威公路一起名扬世界;德宏和平解放后,一系列民族团结政策在边疆落地生根,从而取得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和民主改革的伟大胜利;年,州委果断做出决定,把德宏开放为边境贸易区,以贸易为先导,带动国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德宏党员干部开展党史教育的生动史料,德宏应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不断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以精神的感召激发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一、镇守边陲、守边固土

近代以来,处于西南边疆的德宏危机深重,面对外侮,德宏各族人民奋起反击,谱写了守边固土的爱国诗篇。

1.马嘉理事件

19世纪70年代,英法等国在打开了中国沿海及长江门户后,又想打开中国内陆的“后门”。年,英国再次派出由柏郎率领的探路队,探测从缅甸到中国云南的陆路交通,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前往滇缅边境接应。次年2月,马嘉理引领英军由缅甸八莫进入云南,在今云南德宏盈江县芒允一带遭遇前来阻止的当地各族群众,马嘉理十分蛮横,不但拒不后退,且先开枪打死一人,义愤填膺的各族群众将马嘉理和几名随行成员杀死,史称为“马嘉理事件”或“滇案”。

2.早乐东抗英

年,英国吞并缅甸后,把缅甸设置为其殖民地下的一个行政区,并借中英滇缅勘界之机,蓄谋侵占中国领土。清光绪二十三年(年),中英在陇川地段勘界,当地景颇山官目睹英国官员胁迫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把国界线无故再划进我国六七十里,遂率领各族群众奋起抗争。景颇族爱国山官早乐东先向英方展示虎踞关及铁壁关的碑文拓本,证明这一带地区历代均属中国领土。但英国侵略者竟无视边民卫国行为,悍然命令步骑兵侵入陇川章凤街。早乐东率众反击,将英军头子奥氏从马上拉下,欲斩杀之,迫使奥氏跪地求饶,答应立即撤兵,退出我国疆界,有力地阻止了英国的入侵行动。此次保卫章凤街的战役中,景颇族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牺牲了50多人。早乐东等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正气,也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作出了贡献。

3.刀安仁抗英及辛亥腾越起义

年,年仅19岁的刀安仁承袭了土司职位,成为干崖第24任宣抚使。就在这一年,英帝国主义为扩大殖民统治,入侵了盈江铁壁关地区(今属缅甸)。眼见国土沦丧,为保卫祖国领土,刀安仁征调四五百名土司兵到盈江铁壁关地区大青树安营扎寨,采用“七里蜂护窝”战术,痛击入侵英军,取得重大战果,保卫了祖国领土。

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刀安仁与张文光于10月27日,率滇西国民军发动了“腾越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腾越的封建专制统治,并宣告成立“滇西军都督府”,建立了云南境内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地方政权。孙中山闻讯,特致贺电嘉奖。刀安仁生活的年代正值清政府腐败软弱,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时期。青年时期的刀安仁就曾率领边疆各族群众与意欲侵占我国疆土的英国军队进行了八年的抗争。刀安仁是傣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位先行者。孙中山盛赞其为“边塞伟男、中华精英”。刀安仁是德宏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本土人物。

二、一寸山河一寸血,全民抗战

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初,日寇自缅甸进攻滇西地区,我国云南省怒江以西,共约两万余平方公里的国土迅速被日军占领。在长达两年零八个月的抗战中,滇西各族人民包括各土司、山官、头人积极配合远征军,组织游击队与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斗争。有力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为滇西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同心共筑滇缅路

年8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考虑日军可能会切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国民政府决定修筑一条从云南昆明出发到缅甸腊戌的公路,确保西南后方对外交通畅通。在修筑滇缅公路的过程中,干崖土司刀京版,陇川宣抚司多氏兄弟以及众多山官,动员组织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并提供粮食、医疗等物资援助,如期保证了南天门至畹町路段的畅通。经过九个月的艰苦奋斗,滇西20万民众使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甚至是自己的双手,一寸一寸抠出了这一条抗战运输的“生命线”。

修筑滇缅公路

2.赤子功勋南侨机工

为支援滇缅公路抗战物资运输,应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招募,多名华侨青年于年分15批,舍家前来,成为滇缅路上的南侨机工,至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近7年时间,南侨机工抢运各类抗战物资达50余万吨。抗战胜利后,机工奉国民政府之命遣散,部分回南洋,部分滞留国内,而牺牲失踪者计有余名之多。南侨机工是德宏历史上最值得铭记的一段“历史记忆”。

3.全民抗战还我河山

年初,日军为了断绝国际对华援助,向缅甸发动全面进攻,驻缅英军节节败退。应英方请求,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但因英军拖延中国军队入缅时间,致使贻误战机,日军占领缅甸大部分领土。年5月,滇西全境沦陷。之后,处于沦陷区的德宏各族人民组织并建立多支敌后抗日游击队武装(滇西边区自卫军、潞西抗日救亡团、龙潞抗日游击队等),在滇西抗战前期对占领区日寇进行游击骚扰和小规模阻击,后期则协助中国远征军进行反攻,直至年1月21日收复德宏全境。滇西抗战不仅以最早收复失地、彻底消灭日军而载入抗战史册,而且对全国抗战产生了重大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

4.民国元老李根源

年,日军入侵德宏、龙陵、腾冲后东窥保山,李根源冒着生命危险,不顾年老体弱,奔赴滇西,指导滇西抗战。他撰写《告滇西父老书》,呼吁家乡人民保家卫国;力主坚守怒江防线,并动员土司和民间力量团结抗战;协助部队整顿军纪,抚慰民心,促进军民团结,为反攻胜利奠定了基础。

李根源告滇西父老书

 5.德宏的“狼牙山五壮士”杨思敬

杨思敬是潞西青年抗日救亡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曾任龙潞游击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曾组织指挥了勐板、八家寨、勐堆、木城坡、背阴山等战斗,在龙潞一带与日寇作战大小数十次。

 年秋,杨思敬在勐戛莲台山观音寺旁题写四个大字“还我河山”。他不仅自己带头抗日,全家还是满门忠烈。他的弟弟杨思仁、杨思忠、姐姐杨思锦、妹妹杨思敏等亲人都为抗战胜利作出过贡献。年,不幸被俘,途中乘日寇不备,纵身跳下山崖,不料被野藤绊住,遭日军枪杀,壮烈牺牲,时年二十七岁。年,杨思敬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这是德宏州唯一被国家民政部门追认的革命烈士。

三、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在德宏边疆落地生根

年4月28日,解放军沿着滇缅公路到达畹町,将五星红旗插在畹町桥上,至此德宏全境和平解放。解放后,中国共产党随即开展了团结民族上层人士、疏通民族关系、民主建政、清剿土匪、团结进步、发展生产、防疫治病等一系列工作,从而稳定了边疆,恢复和发展了民族经济。

1.中央民族访问团到德宏

年秋,中央访问团到达芒市,广泛与芒市各族各界群众代表、民族上层人士等进行接触,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及宗教政策,并带来了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锦旗。

年,边疆各族人民为了表达对祖国、对共产党、对毛主席的热爱,向党中央毛主席赠送了一面傣锦。接着,各边疆少数民族也组建或参加参观团来到北京等地,出席国庆典礼,敬谒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通过访问与参观,巩固及增进了地方与中央、少数民族与汉族等的密切联系,各族人士积极拥护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中央民族访问团到梁河

2.组建民族工作队开展民族工作

年6月,云南省委组建民族工作队大队,分赴各地,开展做好事、交朋友、疏通民族关系,进行反帝爱国教育,发现积极分子、培养民族干部、建立基层政权组织等活动。

民族工作者杨庆锁,自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边防团党委安排他以部队民族工作队的身份,带领部队到瑞丽姐相区货(贺)腮乡做民族工作。被称为“远方飞来的金孔雀”,后来将他的事迹拍成了电影《勐垅沙》。

民族工作队员和“直过区”群众交谈

3.德宏自治区(州)成立

年7月18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首届各族各界代表会议在芒市举行,名民族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一致通过自治区名称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年4月25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同月,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改为“自治州”。

4.和平协商土改与直接过渡区

年8月10日,保山地委制订《关于德宏傣族地区改革计划》,11月3日,中央正式批复同意此草案。在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运动中,党从德宏边疆各民族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制定了区别于内地的“和平协商土改”和“直接过渡”的土改模式,让这一改朝换代的土地制度改革在封建领主制度的传承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下,彻底埋葬了封建领主制度。这一成功实践为党在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提供了经验示范。

“土地回老家”。年12月30日,缓冲土改区梁河县大厂乡中山村的杨大贞家得到了“土地房产所有证”

5.抓生产促发展,让各族群众摆脱贫困

德宏州各级党组织在政权建立后的第一要务就是组织开展生产发展经济,为了帮助边疆“直接过渡”的少数民族群众尽快摆脱贫困,融入社会主义大家庭,各级政府为贫困群众无偿提供种子、农具,组织山区群众下坝开荒种田。并组织在生产生活方面表现突出的汉族群众帮助培训蔬菜种植、房屋建造、经济账务等生产生活技能。这些细致入微的务实做法,让各族群众从心底把共产党比作无微不至关心儿女的母亲,让党在德宏边疆的凝聚力和各族人民对党的向心力大大增强。

四、敢为人先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德宏也和全国一样,经历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州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及时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立足德宏实际,主动作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1.落实家庭联产承包制解决温饱问题

从,年到年,坚决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各项农业科技措施,使农业连年夺得丰收,迅速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吃饭问题,进而推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发挥区位优势,将全州开放为边境贸易区

年2月,为了加快德宏经济发展,州委从德宏特殊的区位优势出发,制定了“以贸易为先导,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依托,依靠教育和科技进步,扩大对内和对外开放,贸工农全面发展”的地方经济发展方针,敢为人先地做出了把德宏州全境开放为边境贸易区的决定。这一决定曾经一度受到省委某些领导的质疑,批评德宏州委胆子太大了。原州委书记朗大忠在常委会上表态说:“把全州开放为对外边境贸易区的决定,是对全州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有利的事,我们常委班子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下去,如果上面追究下来,责任由我一个人来承担!”老书记不但为官清廉,关心群众,在为关乎人民利益的重要问题上,甘愿用个人的政治生命来担风险,彰显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事业的赤胆忠心和责任担当。

德宏全州开放为边境贸易区后短短5年时间,边境贸易区吸引了国内外客商到德宏来投资办厂,使全州工业总产值由年时的多万元,提高到年的6.7亿元,6年间就增长了10倍多,国内外客户到德宏开办的各种商号店铺林立,在瑞丽首次举办的中缅边交会,后来成为我们国家开展中缅贸易的重要平台,德宏边境口岸开展的中缅贸易进出口总额一度达到全国总额的60%以上。年至年的十年时间内,德宏成为了全国中缅贸易的重要城市,创造了“全国边贸看云南、云南边贸看德宏”的辉煌。

今天重温回顾德宏近现代以来的历史,深刻感受到德宏各族人民抗击外侮、守土固边、民主共和、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从南洋华侨机工的身上我们感受到把祖国的命运和自己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解放后,州委结合德宏边疆少数民族实际,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开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

这些历史事迹和英雄人物将激励着新时代德宏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无私奉献,在德宏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图文:朱尤科

编辑:李朝露

审核:曾方赵毅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xishizx.com/lxsly/9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