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一花开,花开应时节。”提到中秋,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关键词就是“吃月饼”“赏圆月”。但其实因各地特点习惯不同,在不同地区会有着独有的习俗和美食,下面就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山西祭月山西人普遍称中秋节为“八月十五”,是民间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中秋祭月,是山西民间悠久的风俗。祭月的主要物品首推月饼,月饼则分为祭月月饼(也称团圆月饼)和普通的食用月饼;祭月月饼讲究四个一斤,包含着“四平八稳,对称和谐”的意愿。晋西北祭月则用套饼,由大到小,垒起来像座宝塔,顶尖为一桃形月饼。
月牙月饼山西三晋有中秋吃月牙月饼的习俗,多以油和面,馅子有红枣、核桃、豆类、柿子、果脯、红糖等种类。其中,繁峙县有一种特殊的球形月饼,是当地农家的独特创造。农家打月饼时,还专门为孩子们打制一些兔形小月饼,希望他们将来能有锦绣前途。
山东祭土地神山东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于中秋节宴请佃户。
麦箭山东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还要上坟祭祖。即墨中秋节会吃一种叫“麦箭”的应节食品。做法是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
陕西拜月拜月,也叫做“圆月”。当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悄悄地升起来的时候。这时清风徐来,虫声唧唧。人们按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庭前、院落设立香案,摆上应时的瓜果,如西瓜、甜瓜、枣、梨、苹果、石榴、葡萄、山楂、板栗等,还摆上节日的特制食品——月饼,以及毛豆等熟食品。面对明月,全家人等,焚香礼拜,这就是相传已久的拜月活动。
团圆馍每到中秋,陕西西安一带就会全家共吃“团圆馍”。馍分顶、底两层,上层用大碗拓一个圆圈,象征中秋之夜,圆中刻“石头”一块,并放上一个吃蟠桃的“小猴子”。馍烙熟后,往往会背切成尖牙状,分给全家人;如果家中有人不在,必须为他留下一块;而已出嫁的姑娘,则要在中秋节这一天送一块“小尖牙”回家,寓意全家团圆。
四川烟熏鸭、麻饼在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最适合秋季制作,因中秋那时鸭子已长大,肥瘦适宜。清理干净鸭子,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后以卤水调制,加以香料、食盐、糖色等,即可烹制成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四川人除吃烟熏鸭外,还有吃麻饼、蜜饼的习惯。麻饼是历史悠久的正宗川点。椒盐麻饼除了麻饼的皮薄心多、馨香味素等特点外,配料中有花椒、食盐,成为纯甜、微麻、略咸的特殊风味。
南京走月南京女子三五成群相约夜游,走街串巷,互拜亲朋,赏月看花,此称“走月”,俗称“蹈月”。《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望子者至夫子庙游后,过桥一行,可得子。”讲的是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涧子桥”,中秋之夜,未有子嗣的人来此往桥下摔瓦罐,能得子,久而久之,这座桥后被讹称为“见子桥”。
桂花鸭南京人除了中秋爱吃月饼外,必须要吃的还有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则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也称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
上海中秋“三宝”老上海人也把中秋叫做“八月半”,上海中秋的风俗活动很多,烧香斗、斗螊绩(蟋蟀)、走月亮等,老上海人定规这一天是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其中必吃的是鸭子,芋艿还有毛豆,也称为老上海的中秋“三宝”。
桂花蜜酒上海人中秋宴喜欢以桂花蜜酒佐食,中秋喝桂花蜜酒,意为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桂花蜜酒呈天然淡黄色、酒质清新醇和、绵甜爽净,具有独特纯天然香味,为佐食之上品。而且长期适量饮用,具有滋养、调理、养容、养生的作用。
福建玩会饼博状元福建厦门人除了吃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流传下来的“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
槟榔芋烧鸭福建人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多用福建盛产的槟榔芋和鸭子一起烧,叫槟榔芋烧鸭,味道非常好。槟榔芋是淀粉含量颇高的优质蔬菜,肉质细腻,具有特殊的风味,且营养丰富,具有补气养肾、健脾胃之功效。
浙江莼菜鲈鱼烩浙江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并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
台湾兔儿爷每值中秋,台湾街市上都会卖一种用来供儿童祭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源于明末,以泥土塑造成兔首人身,坐姿如人形。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转变成了“中秋”的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多样:有武士形,商贩形,还有剃头师和裁缝师形等,其多样化的造型丰富了儿童过中秋的情趣。
烤肉跟祭祖先一样,台湾人过中秋节也不能少了烤肉。每到中秋节的傍晚,家家户户就会拿出已经腌好的肉在自家的阳台或者庭院里开烤。中秋节当天,公园里到处都是来烧烤的人。台湾人认为烤肉活动的时间比较长,能大大促进亲友间的情感交流。
云南侗族“偷月亮菜”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们要下凡,把甘露洒向人间。因此,这一夜人们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在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里采摘瓜菜,而不会被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已婚妇女这夜也同样可以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大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健康(毛豆的谐音,当地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煲粥中秋夜沙溪人有煲粥吃的习俗,中秋夜啜田螺和吃蚬粥,表示“长食长有”,生生不息。至上半夜,月上中天时,则用“紫苏”叶炒田螺,煲鸡粥、鱼粥、蚬粥、田螺粥等,一家人边食夜宵边谈家常边赏月,直到深宵方散。
HAPPY关于中秋的地方风俗数不胜数,但无论是在何地,吃哪种美食,都蕴含着同一种情感——合家团圆、幸福美满。
秋风送祝福,明月寄相思
祝愿佳节多好运,月圆人圆事事圆!
「江理商院·见证我们的青春」
编辑:罗宗悦
责任编辑:饶文睿初审:李婉琦复审:李锐
终审:陈小云
商学院传媒中心新闻部新媒体部出品
订阅号:江理商小院(hellojingguan)
官方认证空间:商学院团委、学生会
微博:
江西理工大学商学院投稿:jxustsxy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xishizx.com/lxsms/1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