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潞西市 >> 潞西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保山社科成就展示之一

来源:潞西市 时间:2023-1-24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以来,保山先后出版了上千部各类地方文献,这些著作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对建国后保山的社会进步与经济繁荣起到了智力支撑与文化传承的作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保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隆重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保山社科成就展示》栏目,意在通过向读者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保山重要的地方文献,让读者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较全面地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保山各方面的发展成就。

该栏目由保山文化专家鲁兴勇老师主持。

鲁兴勇,云南腾冲和顺人。保山市图书馆原馆长,云南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和顺图书馆名誉馆长,研究馆员。保山市作家协会原主席,保山市第二届、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保山市第三届侨联兼职副主席,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观察员,杨善洲干部学院和保山学院兼职教授,保山文化研究院专职专家。先后发表文章多万字,先后出版《雾锁高黎贡》《保山地方文献述评》《保山美食之旅》《保山楹联匾额选》《李根源》《和顺图书馆》等专著。

《校注本》(修订版)

《永昌府文征》是保山地方文献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鸿篇巨制。

年,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被任命为云贵监察使,该职名头虽然响亮,但在当时的官场却难有作为,实为闲职,所以他立志要趁此机会做一件文化上的大实事——编辑出版《永昌府文征》。为减少外界干扰,他将监察官署迁至昆明郊外的普坪村,他把该村宝华寺的一幢二层木屋称为“拄笏楼”,二楼做自己的寝室兼编辑室,称为“霜镜堂”。聘请了周钟岳、方国瑜、王灿、诸祖耿、秦光玉、由云龙等等二十多名学者协助自己工作。其间,他严格奉行“不请客,不做客,不拜客”的“三不主义”,除处理日常政务外,带着大伙潜心编纂《永昌府文征》。

该书广泛搜集了原永昌府下辖六县(保山、腾冲、龙陵、永平、漾濞、镇康)七设治局(梁河、盈江、莲山、陇川、瑞丽、泸水、潞西)等地古往今来的各类有价值的诗文,按诗录、文录、记载、列传四类纂辑。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成书。全书共收录自汉唐至民国年间与永昌有关及本地人士的文章篇,诗首,列传60篇,记载篇。全书共26册,卷,余万言。其中文录30卷,录汉至明文篇,清文篇,民国文篇。记载40卷,录三代至明篇,清61篇,民国43篇。列传4卷,录汉至明人传记40篇,清14篇,民国12篇。卷首1卷,撰人名录1卷,列撰述人简历人。

该书得到腾冲茂恒、文瑞记、义生等商家的财力支援,于年在昆明铅印,第一次共印刷部。

李根源先生凭借其深厚的学识、极高的威望,在那个日寇横行、战火纷乱的年代,呕心沥血编纂刊印了(永昌府文征)这一“皇皇巨著”,成为当时中国出版界的一大奇迹。

《永昌府文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研究西南边疆地区的历史、社会、文化、民族、南亚国际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这是李根源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但该书刊成之后,保山腾冲先后遭遇日寇轰炸及占领,后又经历各种多舛命运,截至二十世记八十年代,在民间完好保留的《永昌府文征》已寥寥无几。

为让这一文化巨著重放光彩,于年开始,在保山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启动了《永昌府文征》的校注修订工作,该书以年在昆明铅印线装本《永昌府文征》为底本进行校注。成书后的校注本为4集本,其中:第一集含《总目》和(诗录》(上)共32卷,第二集为《诗录》(下)共30卷,第三集为(文录》共30卷,第四集为《纪载》和《列传》共44卷。根据时代的需求,校注本对原书进行了一些较为明显的改动,如:底本原为竖排、繁体字,为适合当代人阅读习惯,将原文改为横排、简体字。校注本还对原文加以断句、标点、分段、校勘、注释等。校注工作由云南省社科院、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学院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担任。经过历时近三年的努力,于年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和星光出版社联合出版。《校注本》的出版发行,是云南地方文化建设的一大成果,也是保山地方文献建设的一大盛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xishizx.com/lxsxw/11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