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速公里的动车驶入,玉溪迈入了高铁时代;中心城区东风广场、玉溪市二幼等一批海绵改造项目相继竣工,地下综合管廊、黑臭水体整治加快建设;位于红塔区春和街道西南山区的彝族村庄黄草坝空气清新,民居错落有致,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游玩;通海县高大乡的库南村实现了蝶变,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了、群众生活更好了……
从城市到乡村,
玉溪城乡面貌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全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创新开放、生态宜居、文明幸福的魅力之城目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六城同创”(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型试点城市),推动中心城区做大做强、县城提质扩容、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生态之城
玉溪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等称号,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和省级节水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
县城提质扩容成效明显。易门、新平、澄江、华宁县城分别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国家卫生城市(县城)称号;打造了一批特色精品小城镇。红塔区大营街、新平县戛洒等一批特色集镇和红塔区黄草坝、峨山县摆依寨等一批美丽乡村相映成辉。
黄草坝村农家小院冬景如画潘泉摄
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一个生态宜居文明幸福的现代玉溪正在逐步形成。
构建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框架
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我市按照“建得起、建得美、建得好、建出特色”要求,着力构建“一核、双心、两轴、四城、多节点”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框架,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功能互补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一核”
即以红塔区、澄江县、江川区、通海县、峨山县为核心,建设玉溪大都市区。
“双心”
即做强红塔区中心城区,将教育、科研、会展等服务功能向江川区集聚,促进红塔区和江川区互补融合发展。
“两轴”
即东西轴和南北轴,东西轴依托滇中二环国道高速主干线,构建易门―峨山―红塔区―江川―华宁东西向的旅游文化、加工等产业发展轴;南北轴依托昆曼国际大通道,构建红塔区―峨山―新平―元江基础产业、高原特色农业、外向型经济产业发展轴。
“四城”
即将易门、澄江、华宁、新平四个县城建成县域中心城市。
“多节点”
即实行点轴联动、点面结合,积极发展居住型、生产服务型、商贸型、旅游型等多形态的重点集镇,建立连接城乡、服务农村、引导农村人口就近就地转移、多元化发展的特色城镇。
中心城区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中心城区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火车头”。近年来,中心城区“一城四点、三山四水”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已经形成;昆玉电气化铁路建成运营,玉溪进入高铁时代;中心城区安全骑行系统投入使用,城市规划馆主体封顶,红龙路改造预计年底通车,新天地、临岸三千城等城市综合体有序推进,玉江大道改造全面启动。
海绵城市工程后的东风广场潘泉摄
6个生活垃圾污水项目快速推进;4条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开工;海绵城市试点建成海绵区域4.86平方千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57.79公里,已建成13.7公里,在全省地下综合管廊综合评比中位列第一……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将更加完善。
县城提质扩容成效明显
我市加快推进红塔区、江川区协同发展,同时推进澄江县、峨山县提质扩容示范县城建设,着力抓好“一城五镇多村”、医院和嶍峨古镇建设,努力把澄江打造成昆明的“后花园”、全省乃至全国的“会客厅”,把峨山打造成彝族风情浓郁、彝风古韵彰显的特色县城。
峨山彝族火把节
并以江川区为重点、以峨山县和澄江县为示范,根据各县实际,打造各地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征的城镇风貌,初步形成了现代生态宜居旅游城市——红塔区、历史文化名城——通海、水城菌乡——易门、红河谷中的太阳城——元江、中国泉乡——华宁、中国樱花城——新平等一批城市品牌,各县县城聚集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凤凰花下的花腰傣李江摄
此外,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截污治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运营管理更加规范。通过污水处理、绿化等项目建设,人们的生活环境正在改善,易门县和华宁县获得国家园林县城称号,峨山县、澄江县、元江县和新平县获得省级园林县城称号。
乡镇特色风貌显现
为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我市先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以及启动了“点亮玉溪”行动、“百千工程”、农村危房改造、“七改三清”环境整治行动等,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玉溪夜景曾永洪摄
在集镇建设上,从镇容镇貌整治提升、集中供水设施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农贸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和群众文体活动广场建设6个方面,对全市除街道以外的50个建制乡镇基础设施进行提升完善,已完成38个、正在提升12个,累计启动建制乡镇“一水两污”项目建设65个,完工18个、正在建设11个、开展前期工作36个。
走进摆依寨郭建林摄
围绕“特色”抓好规划,围绕“宜居”完善功能,围绕“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人性化”提升管理水平,推进广龙旅游小镇、寒武纪小镇等一批独具玉溪风情的美丽特色小镇建设。新平戛洒花腰傣风情小镇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广龙旅游小镇被列入省级创建全国一流特色小镇名单,峨山嶍峨古镇等5个小镇被列入创建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名单。
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美丽乡村建设也在同步推进。
我市启动了“点亮玉溪”行动,在七县二区个尚无路灯的自然村实施路灯安装,力争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村内户外路灯全覆盖。
九龙片区实现亮化全覆盖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启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共完成个示范村及整治村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全面消除全市农村危房存量。
上牟溪村焕新颜潘泉摄
实施传统村落保护,至6月末,我市共有四批28个村寨列为传统村落。前三批共14个传统村落已全部开工建设,完工7个;第四批14个传统村落已全部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
美丽宜居塔冲村崔永红摄
此外,启动实施了以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和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七改三清”行动,全面解决城乡面貌“脏、乱、差”问题,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改善,乡村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城市、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玉溪日报记者:吴坤娱 编辑:赵书艺
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作者。
~~~~~~~~~~~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xishizx.com/lxszx/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