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带你走遗址
芒市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为保家卫国、反抗侵略留下了许多革命抗战遗址、遗迹。请随珊珊一起寻着历史的脉络,嗅着历史的幽香,静静的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奋战岁月,品读那些发人奋进的革命精神。今天带您走入第2期:勐戛人民留给芒市的一段抗日卫国记忆——革命抗日烈士杨思敬故居。
革命抗日烈士杨思敬故居
——勐戛人民留给芒市的一段抗日卫国记忆
(杨思敬故居纪念碑)
枪声阵阵,硝烟火焰不是英雄本色;勇者无敌,是因为他高尚的爱国品质。原抗日烈士杨思敬故居,现为勐戛镇大新寨小学,位于勐戛镇大新寨村。村口有一座纪念碑,上刻“杨思敬故里”,沿着纪念碑右侧的道路蜿蜒而上,便是大新寨小学,进入学校大门,右边竖着纪念碑,碑文刻着“抗日烈士杨思敬故居”,解放后因新建学校,拆除杨思敬故居,学校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的天地,也是芒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杨思敬故里)
(杨思敬故里勐戛镇大新寨)
杨思敬生平
(杨思敬)
杨思敬,字焕南,汉族,年10月生,芒市勐戛镇大新寨人,潞西青年抗日救亡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曾任潞西青年抗日救亡团团长、龙潞游击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等,年5月在对日作战中壮烈牺牲。
杨思敬出生在勐戛镇一个较富裕的家庭,幼年在勐戛镇省立小学念书,后到龙陵县乡村师范学校、昆明市昆华农业高中求学,毕业后在云南省墨江县担任农科指导员。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他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立志从戎,先后在中央大学、军事航空学校、军事委员会重庆警察学校就读。毕业后,回到家乡德宏芒市畹町镇任警察局巡官,并兼任遮放司署驻畹町办事处主任。年5月,日寇进犯滇西,相继占领畹町、潞西等地。在国破家亡的危难关头,他回到家乡大新寨,说服母亲变卖田产购买枪支和弹药,发动群众捐枪捐款。在三仙洞内召集本地立志抗日救国的有识之士秘密开会,成立潞西青年抗日救亡团,被公推为团长,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并与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龙潞抗日游击支队联系,被编为下属第四大队,任命为大队长。率游击队在龙陵、潞西等地与日军作战数十次。配合其他大队夜袭驻象达日军,缴获步枪10多支、轻机枪2挺、日军联队长滨口幸雄的指挥刀一把和日本军旗1面。为唤起民众抗日之决心,年秋,杨思敬带人在勐戛镇莲台山观音寺旁题写四个大字“还我河山”,是云南省目前唯一发现的抗战石刻。
(游客瞻仰杨思敬抗战石刻字迹)
游击队的抗日战斗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寇驻军宪兵队长板口宣称要“活捉杨思敬、血洗大新寨”。面对日寇的凶恶威胁,杨思敬对妻子和亲人说:“古来征战几人回,我迟早将为国牺牲,死得其所,不必难过。”年5月,日寇大举围剿游击区,战斗中他不幸被俘,面对日寇威逼利诱、软硬兼施的各种伎俩,宁愿以死报国、终不投降。后敌人强迫他随军进入游击区指认游击队营地,妄图一举歼灭,他不愿为日寇所用,途中乘日寇不备,纵身跳下山崖,不料被野藤绊住,遭日军枪杀,时年二十七岁,被誉为德宏的“狼牙山五壮士”。他在滇西抗战的英雄业绩永垂史册,为国捐躯的英雄壮举浩气长存!
(杨思敬故居遗址勐戛镇大新寨小学)
年7月,国家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追认杨思敬为革命烈士。
(追认杨思敬为革命烈士的证书)
(参考文献:《潞西县志》《潞西抗日史实录》等)
以史鉴今话进步近年来,芒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芒市的革命抗战遗址遗迹保护工作,于年11月在大新寨村口竖立“抗日烈士杨思敬故里”纪念碑,年7月28日在杨思敬故居旧址竖立“抗日烈士杨思敬故居”纪念碑,以示永久怀念。杨思敬故居同时为芒市党史、党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下一步拟收录入即将出版的《德宏州革命遗址通览》一书中。
(杨思敬故里纪念碑)
(杨思敬事迹在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中展出)
(随时随地知党史、学历史、温古今,随心随意提信念、强党性、富知识,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xishizx.com/lxszx/9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