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订阅:↑↑点击上方即可!
文/芒市委宣传部李莉图/芒市委宣传部杨帮庆本栏目责任编辑/芒市委宣传部李莉审稿/芒市委宣传部邢美高
周末啦!幸福的周末来了!这个周末,让我们来一场历史之旅吧!让紧绷的神经在梵音中释放,来一场心灵的旅行!这个周末,就跟随小编一起走进芒市古寺,探寻不一样的民间文化!
芒市,傣语为“勐巴娜西”,是“黎明之城”之意,相传释迦牟尼佛到芒市时,太阳刚从芒市升起,阳光普照大地,故取名为“勐巴娜西”。今天就让我们首先走进在芒市城区内具有傣族特色的古寺吧!
推荐一:菩提寺
地点:芒市菩提街中段西侧
简介:菩提寺始建于清康熙末年,毁于兵燹,嘉庆16年重建(年),此后该寺几经毁坏,年滇西抗战胜利后又重建;年再度失火烧毁,年重建时改为落地式建筑;年为迎接佛牙大摆,由政府拨款重修时将大殿改建为干栏式结构;“文革”期间又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寺内佛象及陈设被毁,年修茸。该寺占地面积.1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85平方米,坐西向东,面阔五间,进深六间,基座为干栏式结构,屋架为抬梁式木结构,系三重檐歇山顶。该寺融汉、傣建筑艺术风格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历史和建筑工艺研究价值。年公布为德宏州文保单位。年12月公布为云南省文保单位。
推荐二:佛光寺
地点:勐焕街道办事处
简介:佛光寺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年),傣语为“奘货信”、意为“司署官家寺庙”,因傣文诗句“堕召浪能晚”(“佛身光华如日月”之意)而得名“佛光寺”。该寺建成时由佛殿、偏殿、亭阁、牌楼、照壁、荷花池等组成建筑群,布局别致,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年日军入侵芒市时遭到严重破坏,仅有偏殿幸存,年重建。现占地面积.8平方米,建筑面积.16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宽12.8米,进深四间,长16.6米,重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偏殿经修复,面阔、进深均为二间半,重檐歇山顶,殿身平摆在四根石柱上。殿内天花板有宗教故事集锦的镶嵌壁画,三个同心圆和曲线分块的构图。院内佛塔为实心砖塔,由主塔及16座小塔组成,立塔于莲花须弥座上,高10.5米,塔刹为串珠式圆锥体,塔座四周有佛龛及异兽雕塑;小塔各高3.5米,双坡顶,下部各有小佛龛。
佛光寺属南传上座部佛教左底派寺塔建筑,其结构独特、别具一格,是傣族古建筑中的艺术珍品。年1月7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三:五云寺
地点:五棵树村内
简介:五云寺建于清康熙4年,原址在杰别赛(今法帕),后于嘉庆7年迁入现址,曾于道光2年、咸丰6年两次修茸,后被侵华日军焚毁,民国35年按原址重建,文革又遭破坏,年又建大殿,建筑面积.9平方米,建在高约70厘米的砖砌平台上,坐西面东,面阔三间,进深六间,台梁式结构,门前横排走廊、石栏杆,佛堂供奉释迦牟尼像。原佛塔在寺西团结大街中段西侧,早毁,年在寺院内按原貌重建,年3月落成,为实心砖塔。塔基四周砖砌成正方形,边长13米,64平方米;八角形弥座,有八座小塔各高3.5米,底部设佛龛;主塔高15米,莲瓣承托,塔刹为串珠式圆锥体。
五云寺为南传佛教润派寺塔建筑,该寺是德宏乃至滇西南地区最早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佛寺,对当地南传佛教的传播有着很深厚的影响力。20世纪60年代公布为潞西县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链接:五云寺傣语称“奘罕”是芒市始建的第一座佛寺。殿中供奉着原土司方定正从缅甸迎入芒市地区的第一尊佛像“帕拉过勐”,被人们视为瑰宝。五云寺因大门前有五棵大青树,树上长年栖息着许多白鹭,远看宛若五朵白云,故称“五云寺”。傣语称“奘罕”,即“金子寺”。寺内现存以汉傣两种文字阴刻的木匾一块,长厘米,宽49厘米,厚3.35厘米,汉文居中,直书着“大清康熙四年(年)芒市长官司放廷定(即放廷弼)创建勐焕(芒市)奘罕”。傣文略小,分刻于汉字两侧,题记大意为:“五云寺是芒市土司放廷定于康熙四年所建的第一座佛寺,原名叫奘罕。它是从姐别赛(今法帕新寨)迁至姐木(芒市附近),原址城东(今州防疫站一带),主持长老是左密灭,清迈(泰国北部名城)人。嘉庆七年()年土司(放泽重)又将寺迁到今址。”
勐戛镇是德宏州最大的极边中原文化山城古镇,明代灭“麓川王国”实行分治时,勐戛镇是唯一的汉族分封地;民国设县,勐戛是潞西设置局所在地。勐戛文化源远流长,洞穴文化在德宏独有,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独特,民风纯朴,历来有“山歌调子之乡”、“花灯皮影之乡”的美誉。在勐戛古镇中,深藏着许多古寺,香火旺盛,今天就跟随着小编的脚步走进勐戛独具特色的古寺吧!
推荐四:厥叶坪宝山寺
地点:勐戛镇勐旺村委会厥叶坪村民小组宝山顶上
简介:厥叶坪宝山寺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三年(年),光绪六年(年)建成。正殿坐南向北,三开间,面阔12.8米,进深9.2米,红色梁柱,雕梁画栋,硬山瓦屋顶,正殿内供奉着三尊神。东、西两厢房均为两间开,面宽各7.4米,进深各6.8米,硬山瓦屋顶,为僧侣住宿处与厨房。北厢房是门厅,三开间,有二层,面阔12米,进深7.2米。
厥叶坪宝山寺属于大乘长斋教派,融佛、道、儒于一寺,反映了长斋教派“儒”、“释”、“道”三教同源的教理主张,该寺对研究大乘佛教在德宏的传播和影响有一定的价值。年11月3日,被芒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五:勐旺地母寺
地点:勐戛镇勐旺村委会大寨五社旁
简介:勐旺地母寺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正殿坐南向北,三间开,宽13米,进深11米,瓦顶,有飞檐,门窗上有雕饰。正殿内供奉着地母菩萨、药师佛、释迦牟尼及观音菩萨等5尊佛,还留有一口清光绪年间的大铜钟。两侧厢房与北面大门均为新建。
勐旺地母寺对大乘长斋教派在当地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研究大乘佛教在德宏的传播,汉文化对边疆的影响,民族迁徙及文化辐射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年11月3日,被芒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六:三仙寺
地点:勐戛镇三角岩村委会右侧的三仙洞口崖厦下洞厅内
简介:据《永昌府文征》记载,三仙寺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年),因寺内原有三尊形态各异的释迦牟尼佛像,故名“三仙寺”。寺前山石门坊上有铭文“石峨开道,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年)仲夏月立”等字样,为民国年间扩建时所题。该寺以溶洞为庙宇,在德宏地区尚属首见,供奉佛像却名为“三仙”,这充分体现了清明晚期“儒”、“释”、“道”三教合一、宗教民间化的时代特色,其型制别具一格,很好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同时,它对研究清代至民国时期德宏地方宗教发展历史及滇西民间宗教文化等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年7月19日,被德宏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德宏州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七:勐戛观音寺
地点:勐戛镇以南的莲台山麓
简介:勐戛观音寺属大乘佛教常斋派佛寺。寺内现存有多块碑刻,据其中一块碑文记载:“大清道光二十八年(年)起修前殿至咸丰八年功完立碑为记”,说明该寺历时十年建成。另据其它碑文记载,清光绪六年(年)时曾维修玉皇阁,光绪二十四年(年)建成正殿,此后还曾多次修葺,现存建筑基本保持了原貌。
勐戛观音寺坐落在岩石平台上,寺前设有牌楼式山门,门前置石狮一对,环境幽静,古木森森。该寺属四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坐北朝南,寺分三进。一进为弥勒殿,面阔三间,抬梁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殿内供弥勒佛、韦驮佛。左侧为钟鼓楼,鼓已失,钟尚存,钟为黄铜质,高76里面,直径52厘米,铭文为“皇图巩固,帝道遐昌,法轮常转。芒市护理放庆雍率治下。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年)岁交戊戌仲春月吉旦,下片信士勐旺总理革文纲,统总者伙头牌甲众民等跪敬。铸函人芒市亢师夫,龙陵厅下派善信姜遇文沐手敬书”。二进为观音殿,面阔三间,抬梁式木结构,歇山顶,殿内供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披发祖师及文昌地君;东厢供天地国亲师位。三进为玉皇阁,单开间,木结构,先建一单檐歇山顶,又用金柱四棵向上伸出屋顶数米后,再建一攒尖顶式亭阁,筒瓦覆面,正脊中央立一金刚宝座式模型塔。殿内供奉玉帝坐像,两侧立金童玉女。
勐戛观音寺融佛、道于一寺,反映了长斋教派“儒”、“释”、“道”三教同源的教理主张。年9月1日,被德宏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德宏州文物保护单位。
健康骑行路线:
6月27日(星期六),早上7点10分美利达自行车铺子集合,7点30分出发,路线为:芒市—坡脚街—撇菜坝(观景)—象达(午饭)—芒市,下午返回。出发前请带上面包、饼干、巧克力、水果等干粮。难度较大,为四星!不推荐新人参加!这是一条新路,让我们一起开辟进象达的第五条路线吧!
6月28日(星期天),早上8点10分美利达自行车铺子集合,8点30分出发,路线为:芒市—法帕—河边寨(午饭)—勐稳—街桃—芒市。来回约50KM,下午返回。难度中等,为两星,比休闲游难度稍大一点点!适合新人和已经参加几次活动的车友参加!
此活动责任自负之原则,为了保障骑行,请详细阅读此公告。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占永贵15969259
参加的骑友,请提前到店调试车辆,以便出行顺利。
如有新朋友想一起参加骑行,芒市美利达可免费提供山地车。(请需要的骑友提前电话预定,便于我们调配车辆)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
微美芒市ID:WMMSwel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xishizx.com/lxszx/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