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潞西市 >> 潞西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信仰如血第三章缅共篇1红色革命

来源:潞西市 时间:2023-3-14
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www.gpitp.gd.cn/new/20211026/95975.html

年1月1日,在与中国云南潞西县茫海寨一河相隔的的缅甸掸邦贵概县勐古地区,深夜突然响起一阵阵激烈的枪炮声和呐喊声,天亮后,人们惊奇地发现,缅甸政府军据点的铁皮楼顶上已经升起了一面鲜红的旗帜,中间有一颗黄色五角星。身穿绿色军装的武装人员到处都是。原来是当年退进中国的马钦瑞和她的同志们带领着新组建的革命武装——缅甸人民军,回到自己的祖国,要在这里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成立缅甸共产党北方分局和贵概县人民政府地方政权。从此,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掸邦崇山峻岭之中,缅北高原掀起了如火如荼的红色革命风暴。(附图16)

耶博耶昂(中国名字何高)为政委兼司令员,缅族,缅共党内有名的政治专家。年初,与一百多名军政干部跟随缅共中央副主席德钦巴登顶前往中国学习马列主义和武装斗争的革命经验。后来以他为首的一些资深党员,又前往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受过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专门负责与兄弟共产党联糸,被称为“中央国际派”。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政冶能量很大,基本控制了司令、政冶、后勤、财政四大部门的实际权利。

诺相为副司令员,克钦族,在年日本入侵缅甸时,已经是英军上尉连长的他,率部抗击日、伪军,战功累累,被盟军司令蒙巴顿将军亲授予BGM金质勋章。年缅甸独立后内战全面暴发后,因不满吴努政府大肆围剿当年并且肩抗击日军的战友,率部起义北上,准备返回克钦邦,寻求自己民族的独立。后不敌政府军的围剿追击,带领多子弟兵和家属于五十年代初退入中国,被安置在贵州黄平县汞矿区,二十多年过后,由于革命的需要,又被紧急地集合了起来返回故土,再次抬枪闹革命,他的这些人,被称为“贵州老兵”。

耶博苏登为付政委,缅族,属于缅共主席德钦丹东派人员。在抗日、独立战争中是缅共武装部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年与马钦瑞等人率被政府军击败的缅甸中部的缅共部队共三百多人,退入中国后被安置在四川成都,有的进工厂当工人,有的下基层当干部,有的进入成都军区军校学习后分配到解放军部队任职。返回缅甸后,这些人被称为“四川老兵”。耶博苏登本人曾留学苏联,学习情报及国际关糸,是缅共少有的理论家之一。

耶博马钦瑞为政治部主任,兼任妇女部部长。是缅共中央北方分局唯一的一个女中央委员,真正的亲中派,缅甸媒体称为“北京派马钦瑞”或者“糯蒂隆馨”(缅语:一乳神,因其在与政府军战斗中被枪弹打掉了一只乳房)。

缅共以“中央国际派”、“四川老兵”及“贵州老兵”为骨干(大部分担任各级党组织的主要领导和政工干部),组建了人民军东北军区部队,其他领导人还有——

参谋长:赵明

副政委:林天、古方

政治部主任:杨正祥

一连连长:赵云

指导员:杜新

二连连长:郗勇

指导员:周青

彭家声、彭家富率领的果敢部队为部队。这支部队是原来的果敢的革命武装,60年代初,因反政府兵败退入中国,当时有多人,在云南临沧镇康县的进行训练后,整编组成的。同时于年元旦开打,返回果敢地区,开辟江东(萨尔温江东岸)根据地。

后来赵尼来、鲍有祥带瓦族部队加入,为部队;丁英带克钦部队加入,为部队。

人民军出现的最初两个月,缅甸政府军被突然冒出来的部队打得措手不及、昏头转向地吃了败仗,都不知对手是谁!?当时奈温集团认为是刚刚发动的反华行动得罪了中国,惹得对方进行的军事报复(当年缅甸总理吴努说过:“中国是一头大象,缅甸是一只小老鼠,大象一发怒,脚一抬,随时就能把老鼠踩个稀耙烂”),为避其锋,命令政府军退守城镇据点。不久缅甸国防部从得到的情报中得知,对手是当年流亡中国的缅共人员、诺相残部组合而成的人民军,人数也不过区区数百人而已(进入勐古的部队,缅共老兵和诺相部共约三百余人,除掉家属和机关人员外,真正能够作战的就只有多人)。于是缅甸政府军调兵遣将,大举北进,步步为营,决心将这支新生的队伍扼杀在摇篮中。很快部队就被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窜,退守山林。而诺相部与何高为首的老缅共人员虽然目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但他们之间因为历史原因存在着的深仇大恨,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平复,更不要说配合无瑕了。一旦打了败仗,更是互相埋怨、互相推委、甚至各自为阵互不往来,更麻烦的是——电台出了问题,与缅共中央中断了联系。

远在中国北京的缅共副主席德钦巴登顶焦急万分、无奈之下,只好向中方求援。昆明军区立即电令遮放的解放军派遣一支特遣队携带新电台潜入缅境,寻找救援部队。两天后,这支小分队终于在勐牙河谷找到了被打散而落难的人民军。

当时缅政府军为了困死勐古坝子里的人民军,调动兵力,在坝子通往缅甸腹地的西、南、东方向的山梁路口上建了芒岗、泡中和捧线三个据点,并派重兵驻守。泡中地势险要,有缅军步兵45营的一个连驻守,据点就建在南北两边的山包上,从勐古到勐牙必经之路就是山下的丫口。特遣队返回途中,在这里遭到缅甸政府军的伏击,小分队10余人阵亡,仅有三人回到中国芒海。

这样一来,被彻底激怒的中国有关方面决定立即向人民军派出“访问组”和“国际支左”部队——

面向勐古地区的访问组(代号东方飞燕):组长是安玉峰(13军37师副师长)、副组长是郭广益(部队副政委)。

面向果敢地区的访问组(代号东方飞燕):组长是李金桥(中国解放军昆明军区作战部部长)、副组长张兴邦(保山县人武部部长)。

进入勐古地区支左的是来自解放军德宏军分区边防团民族二支队的干战人(德宏、保山籍);进入果敢地区支左的是来自解放军临沧军分区孟定边防团民族一支队的干战人(临沧、思茅籍),均选派滇西土著民族干战组成。

年3月17日晚,民族二支队这批国际支左人员由潞西蛮海出境秘密潜入勐古,编入部队。人民军决定首先拿下泡中据点,打通南至勐牙、勐洪的通道,为牺牲的特遣队士兵报仇雪恨。

泡中战斗于4月19日打响,短短地进行约40分钟就宣告结束,顺利占领政府军据点。但在战斗中,冲在最前面的支左战士金项保,潞西傣族,被政府军乱枪打死,成为国际支左兵在国外牺牲的第一人。同时支左战士曹雨发(龙陵傈僳族)也光荣负伤。

输血后的人民军部队旗开得胜后,经过其后半年数十次的苦战,很快就扭转了局势。缅东北根据地扩大到0多平方公里,70多个村寨,数万人口,武装力量也发展到0多人。

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中国方面调集力量,抢修一条专门为支援缅共的遮放——蛮海的战备公路(全长38公里,弹石路面),代号工程,工程指挥部的总指挥由保山军分区的李副参谋长担任。

杨世杰,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东山区人,六七级高中下乡知识青年,也成为上万名民工中的一员,参加了在原始老林中的公路建设。公路从遮放开始,像一条臣蟒在崇山峻岭中悄然南延,爬越窝穷山,到达勐古坝子。在这里,一条界河逶延从中流过,把土地分成南缅北中。北面的芒海,原来只是是坝子上很小的一片中国傣族寨子,山脚东面一幢白墙黑瓦的二层土基房,就是芒海村公所;旁边的平房是供销社的百货商店;西边有几排新草房,是缅共的武器、药品、服装、粮食等后勤仓库和解放军医院的前线医疗所;山坡顶上是解放军遮放边防团蛮海前哨连营房。界河对面(南面)就是缅甸的勐古,原先是缅甸政府军的一个边防区,有条凸凹不平的石板路,两旁是一些汉人开的木板铁皮房顶的土墙铺子,形成一个街子,连同四周的几个掸族村寨,成为一个不大的镇区。

年5月当公路修到这里的时候,杨世杰和其他几个民工一起,卷起裤脚,从浅可见底的界河中,淌水而跨过了国境线,到达一座紧傍河边长长的茅草屋,门前竖着的一根竹竿,上面飘扬着鲜红的缅共旗帜,这儿就是人民军勐古新兵站。

在这里他们每人领到生活用品:两套军服(包括内衣内裤,绒衣绒裤,两件长裤两件衬衫及一裤带);军帽一顶(一个塑料红五星帽徽);袜子和高、底(低)帮军鞋各一双;一个大背包,一条军毯,一张油布(可用作搭帐篷,还可以折成雨披),一块塑料布、一条干粮袋、一捆尼龙绳(也叫“俘虏绳”,可用来捆绑俘虏或者打背包);水壶,毛巾,口杯,金属饭盒(分上下两层,上层是装菜,下层盛饭,可在火上加热烧水)带一勺;一个急救包(含一些常备的药);牙刷、牙膏、肥皂、针线包。

武器弹药:一枝半自动枪(新兵);四枚木柄手榴弹(带一个手榴弹袋);一百二十发子弹(带一副子弹袋)。另外还有擦枪用的小油壶,子弹匣。

用那个军用大背包—装一些不准备带上前线自己认为多余的东西,然后用端上的绳索束起,写上名字,留在后方托新兵站代管,或者放在熟人处。这是老兵们向他们传授的经验之谈,告诉说以此来减轻自己的负荷,增加部队的机动灵活性。

最早,人们只是把杨世杰他们这些在年上半年这个时间段里、来自中国、卷起裤脚、淌过勐古界河参加人民军的“知识青年’志愿兵,称为“裤脚兵”。但发展到后来,大家已经习惯上泛指一切来自中国的民间入伍者,不管是何种民族(汉,景颇,傣,傈僳,崩龙等)、不管是哪个阶层(农场职工,农民,工人,学生,干部等)、也不管何时何地、何种形式或者年龄大小(有十岁出头的少年兵,亦有五十多岁的老头,甚至父子当兵,兄弟并肩兄妹同行),一律通称“裤脚兵”了。

从此杨世杰成为了人民军中成千上万不起眼的“裤脚兵”中的一员,最早在后勤部养马,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了政委何高的马倌(马夫兼勤务兵)。(附图26)

何高(耶博耶昂),五十岁左右,他是缅共党内有名的军事专家。六八年元旦组建军区时,这位党内资深的将才以缅共中央特别局(驻北京)全权代表的身份,出任军区政委兼司令员。三月间由于指挥失误,部队战斗失利,导致中方人员进入缅甸境内救援牺牲,人民军不得不退入中国境内休整,等部队再度出境时,他被卸去了司令员职,不过仍任第一把手的政委,司令员改由诺相担任——

这是最让他感到尴尬、难以忍受的事情。因为在四十年代末期的内战中,诺相率领的政府军克钦3营,是最凶悍的反共部队,屠杀过成千上万的缅共武装人员,由此在他的心中结下深深的仇恨。而现在为了反对奈温军政府,在中共的纠合下,却要让他们两个仇家携手来领导缅东北的革命武装斗争。而缅共旧部与诺相老兵之间的矛盾经常会不经意地暴露出来,需要他从中调和不说,他是缅共中央在东北军区的全权代表,但“访问组”却通过“支左干部”和众多“裤脚兵”实际控制着部队,特别是他们那种居高临下的说话、漫不经心的态度、经常无端的指责,经常让他的缅族自尊心受到伤害。但他还必须得抑制住心中的不满,因为他是有着多年党龄的共产党人,毕竟党性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而作为当年退进中国的老缅共人员,流亡多年,不但娶了中国女人做老婆,也渐渐习惯了中国的生活及无休止的政治斗争。现在回到自己的国土上闹革命,他知道在这场战争中要想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别人的认可,就得培养自己的亲信人员和实力,手中不掌握有自己的部队,谁都不会尿你的。对于克钦人!顽劣,狭隘,落后,无法相通,尤其像诺相这批当年屠杀缅共战士的侩子手。权衡左右,他决定组建了一支自己控制的、由中国知青为主的部队——特务连。

到年初,上山下乡的知青到达外五县,“裤脚兵”大批地涌入,充实到部队,迅速发展壮大到两个营和一个特务排的编制(每个连队都达到了人以上兵员,甚至更多)。这些“新鲜的血液”形成的精干勇敢无畏的革命战士,拉开了支援国际共产主义斗争的帷幕,为信仰,开始了精彩绝伦、无比悲壮的奋斗旅程。

于是像杨世杰、林明贤、蒋志明、曹小栓等这样一批“裤脚兵”前后都因为何高政委的关系调入特务连,很快就表现出过人的机智和勇敢——

年3月14日,部队在岗隆西沙坝地区向政府军九十九师,这支强有力的敌手发起全面进攻。特务连利用山坡上的岩石等有利地形进行突击,在强大火力压制掩护下相继攻克制高点,迫使政府军不敌四处溃逃后迅速追击直到西沙坝。在漫山遍野缴枪不杀的喊叫声中,杨世杰一马当先,只身冲入敌军中,一人抓获6名俘虏,初露锋芒。(附图22)

岗隆西沙坝战斗历时七天,给予九十九师沉重的打击,除70多人被击毙外,其代理付师长兼第十营营长苗敏中校也因重伤被特务连林明贤(中国知青)等人俘虏(后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作者:博尊宝

购书请与小编联系,由于需要和指定机构预定,要先登记,然后统一安排。

长按5秒或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xishizx.com/lxsly/115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