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是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中国彝族花鼓舞之乡。每次走进峨山,都能看到郁郁葱葱的竹林风光,感受到浓郁的彝族风情,还有那一个个白墙青瓦,高低错落的村庄,仿佛走进了梦中的故乡。其实,峨山是需要慢慢品味的,她的每一个村,每一座老房子,都似乎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来跟随画笔,以独特的视角看看不一样的峨山。
峨山凤窝村
↑手绘凤窝村
↓凤窝村
美丽凤窝,山水家园。山是一种性格、一种胸怀,是勤劳勇敢的彝家汉子的象征;水是一种渴望、一种温柔,是美丽动人的彝家少女的情怀。年,凤窝村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生态旅游奖,成为云南省参与评选村镇唯一荣获该奖项的村镇。
峨山文庙
↑手绘文庙
↓峨山文庙
峨山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年),是峨山县境内历史最悠久的建筑,距今已有多年。
双江小学是峨山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伴随着朗朗书声,沐浴在明媚阳光下的近两千名学生,在这里度过愉快而难忘的童年。然而,从这里走向更高学堂的一批批学子,以及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这里曾是峨山文庙,是儒家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承接点。这里还是20世纪40年代中共峨山县工委诞生的地方。
高香万亩生态茶园
高山云雾出好茶,峨山便是如此,海拔~米,属哀牢山脉支系,建设时完全按照生态学原理,利用天然形成条件,非常科学完美的加以建设,是其它茶园难以相比之处。
在茶山,随处可见背着背篓身着民族服装的彝家采茶小姑娘,她们的采茶手法熟练而轻盈,不一会儿,鲜嫩的茶叶就装满了背篓,在茶山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茶园,采茶是一种劳动,也是一种欢乐,逐渐装满的背篓后面,留下的是一串串银铃般清脆的笑声。
彝人谷竹海
↑手绘竹海
↓彜人谷竹海
去彝人谷竹海,感受曲径通幽,是一次美妙的释放。当青翠欲滴的竹林,在微风中时而鞠躬、时而摇曳,总是让你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身在彝人谷竹海碧波荡漾的珠海中,满眼皆是绿——绿的竹,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心。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神清气爽,流连忘返。
峨山中学旧址
峨山中学旧址,滇中革命摇篮,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年7月,中共峨山县工委在峨山中学内成立。此后,峨山县工委有组织、有计划地领导峨山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并以峨山为据点在城乡开展革命活动,培养和聚集了大批革命力量,使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临江公园
↑手绘版
↓现实版
临江公园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县城南龟岭之下,练江之滨,以公园面临练江而得名。占地亩。其址原为峨山著名风景区灵官殿庙群,历史悠久。
临江公园几起几落,几修几建,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也见证了嶍峨大地的昨天和今天。“龟岭樵歌”更是生动再现了先民们的美好生活。
塔克冲大庙
大龙潭乡塔克冲大庙由于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好,木雕艺术突出,未受汉文化影响,仍然保存着当地的文化风俗等特点。土司制度曾经在中国边疆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那些关于土司老爷光怪陆离的床说故事中,峨山禄氏土司无疑是一个吸引眼球的代表;延续年,管辖度歌村子,拥有武装度任,在海拔米的高地修建“避暑山庄”,建造成为“峨阳八景”之一的香柏古祠……
阿普笃慕雕像
↑手绘版
↓现实版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阿普笃慕是各地彝族同胞普遍认同共同尊奉的彝族人文祖先。阿普笃慕娶三妻,生下六子,是为彝族六祖。
彝族人文祖先阿普笃慕属于每个居住生活在蓝天下的彝族人,他的形象就像一年四季盛开的山花,美化着每个彝人的生命。当你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阿普笃慕文化园”的时候,你会陡然感觉到阿普笃慕其实就在你心中,就在阳光所到之处……
看了那么多好玩的
再向大家推荐几个峨山传统特色美食
请自带纸巾擦口水~
峨山舂鸡
民间广为流传的峨山舂鸡被称为一道彝族名菜,因加入当地产的大香椿籽面、花生,口味独特,麻辣鲜嫩,峨山县几乎很多大型餐馆都将此菜作为招牌菜推出。
化念烤鹅
化念镇素有“火凤凰”的雅称,又有“天然温室”的美誉。这里有被绿水青山环绕的天然牧场,当地人饲养的家禽就以大鹅为主。
坡脚杂菜
源自峨山彝人谷一带,此菜与四川名菜——水煮肉片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峨山乃至玉溪、昆明皆十分有名。
全竹宴
到了彜人谷,除了领略竹海的独特魅力之外,一顿丰盛的竹宴美食可是不容错过的。竹宴是以竹海山珍为特色的美味佳肴,以竹笋、竹荪、竹胚胎、竹蛋等为原料,每一道菜都与“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三大碗
素有美誉的“塔甸三大碗”,牛一碗、羊一碗、狗一碗,令人垂涎欲滴,可以算得上是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万绿丛中的一点红。
鸽子宴一鸽胜九鸡。自古以来,鸽肉不仅是皇家贵族宴席中的上乘美味,同时因其具有滋补养颜、延年益寿等功效而受到老百姓热捧。峨山小街就有专门吃鸽宴的饭庄。
(手绘:玉溪日报记者邓慧祥)
看了这么多峨山美景与美食,就想赶紧来场说走就走的峨山之旅!
~~~~~~~~~~~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xishizx.com/lxsly/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