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苍苍,湖水泱泱,金钟笔架,砚瓦在旁。”说的正是禄充——一个东临抚仙湖、西靠麒麟山的小渔村。
禄充是名贵鱼种抗浪鱼的主产地,渔村风情浓厚。村南有一大洞,地下泉水非常丰富,水温常年保持在24℃左右,源源不断流入抚仙湖。夏秋时节,用水车车水捕捞成群结队逆水而上的抗浪鱼群,是村里的一大奇观。
小村背山面海、古树成荫。清朝时,读书之风极盛,这里曾出过进士、点过翰林,历史上有“十步一秀才,百步一进士”和“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的美誉。如今村里旅游设施星罗棋布,游乐项目丰富多彩。在这里,人们漫步于古榕树的绿荫华盖之下,一面享受着翠峰碧水、心旷神怡的优美画境,一面享受着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每到周末闲暇,风光秀丽的禄充村都是最令都市人向往的放松身心的小资度假胜地。
金钟笔架仁者乐山
所谓“金钟笔架”,是指禄充旁两座造型独特的象形山——玉笋山、笔架山。玉笋山有如拔地而起的金钟,又名“尖山”。此山屹立抚仙湖岸边,高峻嶙峋,山脚直插水下。奇特的是,此山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韵味,在南面的禄充看玉笋,犹如挂在海边的金钟;在北面的湖岸看玉笋,因与背后的麒麟山峰并排,又变成双峰叠影;泛舟湖中看玉笋山,又像醉于美景中的神仙,伸手抚摸莹碧的湖水。清朝《皇朝方舆考证》九十一卷中称抚仙湖“玉笋山抚其上,宛如仙人故名”。“玉笋擎天”为旧时一大美景,因峰顶有石盘,阔五尺,四时注水不竭,“玉笋晴岚”,也为旧时云南胜景之一。
笔架山位于村北,因三峰鼎立,形如笔架而得名。南北长约1里,最高点与湖面相差76米,笔架山山水相连,岩峰裸露、峥嵘挺拔,加之小径迂回,洞穴迷离,是一座景观多彩、小巧玲珑的奇山。历代文人墨客常在山上留连徘徊,还为笔架山确定了“十二景”,称“观音山十二景”,所定的这十二景,几乎是我国名山大川优美景物的缩影。如“西天门”“福王门”“南牛皇民”“灵山一会”等等,因山临抚仙湖水面,又有“普陀仙境”“湖滨鱼跃”等等。名人骚客们将这些名胜镌刻于巨岩石上,更为笔架山添了名气,显出名山的气派。
笔架山顶有一座古刹观音寺,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当地群众、渔民在这里举行庙会,届时寺内寺外香火盛旺,人潮如涌,热闹非凡。寺内现有一块宣统二年间的石碑,其上碑文生动描写了笔架山“闪光缥缈,树景徘徊,峰高而仙鹤勘骑,庙雅而醍醐劝饮,层峦耸翠,碧波荡漾触目焉”的优美景致。该寺为笔架山的最高点,站在寺前平台观赏,四周景致尽收眼底。东面是浩翰壮阔的抚仙湖,西面是树林葱郁的麒麟山、五峰山,北面是突兀而拔的玉笋山。白云纷纷从头顶而过,犹如仙境,缥缈奇幻,过去寺门曾悬一联,就道出了仙境特色,“撕一片白云补纳,留半轮明月读经”。
在笔架山上,观赏抚仙湖风光,最具诗情画意,抚仙湖开阔浩渺,一排排滚动的白浪,从远而近,拍击着湖边的巨岩,激起朵朵雪白的浪花。从“西天门”而下,顺迂回曲折的小路过“普陀仙境”,再往下便有“望海亭”,亭顶虽塌,但石条仍在,站立在亭心,人如置于湖面高空,当水面平静时,只见水色蓝湛,湖底深奥,给人以神秘莫测的印象。从小路继续往下到山脚,山脚北侧临水处,还有一块蛤蟆巨石,水涨水落使蛤蟆石时露时淹,远远望去,如蛤蟆跳动,真是一景比一景优美。还有人天不亮就开始爬山,只为在笔架山观日出。眺望抚仙湖旭日东升的壮美,俯瞰清晨薄雾散去后沐浴在阳光中的禄充全貌。
禄充最惹人眼目的还是沿湖一株株如云如盖的古榕树。这些榕树最年轻的也有七八十岁,多数已是“百岁老翁”,但仍枝干遒劲、枝叶茂盛、挺秀一方。这些榕树有的两三个人就可以合抱,有的要七八个人才能环抱。在笔架山下则有一株两个根,两棵树从两边弯下身连成一体的树,让你说不出它们到底是一棵还是两棵,老百姓称它们为“合欢树”。
抚仙湖边智者乐水
从禄充村边湖岸看抚仙湖,只见湖水碧蓝,有如被蓝靛染过。湖水起伏,像一匹蓝得发亮的绸缎在抖动。清澄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湖水,冲刷着岸边的卵石,发出轻柔的哗哗声;水中的苔藻,随湖水的涌动而不住地摇曳,有如一片片嫩绿色的丝绒。蓝天白云、远山近水,使人心旷神怡、爽快清新。
湖边是天然的游乐园,在清澈的湖中游游泳、打打沙滩排球,累了就躺在沙滩上享受一下日光浴,抑或是泛舟湖中、踏水上单车观赏抚仙湖美景,带上潜水装置潜入水中观赏湖底世界,在湖畔露营体验抚仙湖月夜的神秘诗境,都是很美妙的体验。
禄充最有特点的是湖岸边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鱼洞和夏季渔民在鱼洞旁用水车捕鱼的场景。村民们捕鱼,既不划船、也不撒网,而是运用水车来捕鱼。禄充村南头有一个大洞,有泉水从岩间涌出,在洞前汇成一个大塘,当地人称真水洞,渔民在塘边开挖三四十道水沟与抚仙湖相通,并在塘水入湖处支一架水车,在沟内支一两米长的大须笼,借助车水时鱼爱向上水游动的特性来捕捉抗浪鱼。在鱼汛的日子里,禄充的渔民便忙起来,凡有挖有鱼沟的人家,几乎都是全家出动,只要鱼群不断游向湖岸,不论白天黑夜,这种具有渔村风情的舞蹈场面也不会停止,这种场面也是吸引游人。
位于笔架山北面的波息湾,风平浪静,也是游泳和开展水上运动的好地方。波息湾因湾内大风刮不进,湖水常年平静而称波息湾,波息湾天然造就了理想的度假、海浴、游乐之地。一湾湖水连着湖岸一里多长的海滩,湖水平波如镜,在这里海浴平稳、舒心、安全,被称之为高原上的“夏威夷”。
抚仙湖鲜吃货乐鱼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纯净的抚仙湖养育了淳朴的人们,清澈的水养出了干净的鱼,抚仙湖内出产20多种经济鱼类,其中尤以抗浪鱼最具盛名,它也是抚仙湖的名贵特产。由于抗浪鱼喜欢逆流而上的特性,故而得名“抗浪鱼”。
在所有的海洋湖泊中,抗浪鱼为抚仙湖所独有,大理南诏时就有文字记载,早在18世纪,抗浪鱼的咸干制品就远销东南亚一些国家。它以肉嫩味美,曾作为康熙贡品而闻名于世。相传,当年康熙皇帝吃到它,极为惊叹,誉为“鱼小味香”,马上指定为云南特定贡品,抗浪鱼由此名声大振。
抗浪鱼个头不大,只有5~6寸长,而且十分挑食,仅吃水中的微生物,对生活水质要求极高。它们平时深居抚仙湖40多米以下的深水区,不见踪影,难以捕捞。到每年立春至立秋这一段时间,抗浪鱼到了产卵期变得异常活跃,它们纷纷从深水中游向岸边浅滩礁石处,寻找流动的清泉,抢水排卵,喜欢循着水流“激流勇进”。因此,当地渔民为了捕捉抗浪鱼而发明了“车水捕鱼”。
近年来抗浪鱼数量减少,鱼洞沙滩消失,如今的抚仙湖铜锅煮鱼多用青鱼和鲤鱼,风味依然鲜美纯正,担当得起“滇中一绝”的美名。禄充渔村就是品尝活水煮活鱼的最好去处。每逢周末或黄金大假,吃鱼的人们排成长队等待翻桌,家家饭店生意爆棚。铜锅煮鱼是湖边渔民的家常菜。
铜锅轻巧,传热又快,渔民去海边“拿”鱼,在沙滩上或鱼洞岩石旁,以三块石头做灶,再把铜锅架在石头上,舀清冷的湖水或泉水入锅,将活蹦乱跳的抗浪鱼放入锅内,盖上锅盖。在吃鱼前,先喝上一碗汤,很纯正也很鲜甜。
吃铜锅煮鱼最重要的角色是蘸水,好鱼配好手艺,那鲜美的滋味定让你回味无穷。当然不要忘了搭配抚仙湖另一个特色美食:铜锅洋芋焖饭。更有趣的是,就湖边席地而坐,边吃边观赏沟内、湖边游动的鱼群,听着浪涛声和水车的咿呀声,顿觉野趣横生。
未完待续
...
...
玉溪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监制
巨洲文化?《假日旅游》编辑
编:Kay
图/文:《玉溪故事》
书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xishizx.com/lxszx/515.html